NEWS
新闻资讯
村镇银行要当“输血器”不做“抽水机”
发布时间:
2020-04-10
来源:
作者:
村镇银行应当在哪里干,该干什么?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村镇银行坚守定位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村镇银行必须“严格坚守县域和专注主业”;而强调村镇银行要“严守”和“专注”,是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时所指出的,要“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的政策精神。其核心是希望村镇银行在县域要当“输血器”,不做“抽水机”。
《通知》强调村镇银行要“严格坚守县域和专注主业”,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确实有一些村镇银行既没有严格坚守县域,也没有专注主业。有的村镇银行,名曰“村镇”,但却觊觎市域、甚至省域,不是跨区域办理授信,就是跨区域发放贷款,甚至跨区域开展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扮演着所在县域的资金“抽水机”的角色。也有的村镇银行不愿专注主业。因为村镇银行的主业就是信贷,发放对象是“三农”和小微主体,做这样的贷款业务费力气、成本高,风险大,赚钱慢,于是角色错位,热衷于发放大额贷款,或者跨省开展线下同业业务。显然,一些村镇银行的做法,已大大背离了设立初衷和培育目标,若不及时加以规范和制止,将会加剧县域资金“失血”,不利于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为此,《通知》首先给村镇银行设立了严格的地域边界,即“必须始终坚持扎根县域”。“始终”是时间横轴,强调不论何时,都不能也不应偏离;“扎根”是业务纵轴,强调的是村镇银行应当下沉业务重心,深耕县域,将支农支小业务做深做透做扎实,要用好产品、好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将生存之根、发展之根牢牢扎在县域。纵横两轴,即为村镇银行生存坐标。
划定业务发展边界,对村镇银行下一步发展意义深远。因为只有明确边界,村镇银行才会丢掉跨区域发展的幻想,不再把心思和精力用于谋划跨区域业务发展上;才会心无旁骛,沉下心来,在县域市场精耕细作。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县域经济带来了巨大融资需求和发展空间,明确边界后,村镇银行就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自身扎根基层、掌握信息充分、工作链条短、决策效率高等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开发新产品,将县域资金更好地对接到乡村振兴全过程,有效满足农户、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融资需求。
在设定严格地域边界的同时,《通知》还用“必须始终坚持专注信贷主业”,划定了村镇银行的业务边界。《通知》不仅要求村镇银行“当年新增可贷资金应主要用于当地信贷投放,贷款应主要投向县域农户、社区居民与小微企业,有条件的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度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对村镇银行信贷投放的地域和对象进行了明确限定和指引;还要求村镇银行“要建立单户贷款限额制度,保证户均贷款余额始终保持低位”,通过严格限制村镇银行大额信贷业务,确保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定位不会偏移。此外,在资金运用上,《通知》也明确指出,“除结算性用途的同业存放业务、与主发起行及同一主发起行发起的村镇银行之间的同业业务外,不得跨省开展线下同业业务”,也就是说,村镇银行必须脱虚向实,将全部精力用在本地信贷主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
划定业务边界,可以让村镇银行不再在资金运营上费心费力。由于村镇银行的利润未来将主要依赖信贷主业,村镇银行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面对现实,研究县域,寻找需求,创新产品,深耕市场。也就是要切切实实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善供给,满足需求,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来提升盈利能力。这种因压力而产生的强劲内在动力,必然会让村镇银行殚精竭虑服务好“三农”和小微,而这正是《通知》发布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所要取得的效果。
此次《通知》用两个“必须始终坚持”的表述,对村镇银行地域边界和业务边界进行严格限定。从这一表述,不难看出,监管层希望村镇银行成为担当县域经济“输血器”,而不是县域资金“抽水机”,希望村镇银行通过将本地资金用于本地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明确态度和坚定决心。
责任编辑:李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