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如何打通小微金融长效机制 落地“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22-06-08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周萃

  摘要:

  构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从短期看有利于缓解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从长远看有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金融机构应当全力以赴、主动作为,加快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相关金融管理部门近年来持续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督促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小微企业融资呈现出“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面临不小冲击,小微企业运行压力有所加大。广大中小微企业是稳市场、稳就业、稳经济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国内经济面临困难挑战增多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调动各方力量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缓解当前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次人民银行印发的《通知》再次强调要立足根本、放眼长远,深刻认识建立长效机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努力打通长效机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切实打通长效机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小微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扎实落地,首先需要金融系统练好内功、打好基础,切实增强服务小微企业自觉性,优化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流程,注重从经营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夯实服务小微企业基础条件和政策体系。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小微企业经营特征与金融机构传统信贷模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小微企业规模小、风险高、经营前景不确定性高、区域分布广、经营差异性大、缺乏自有资本积累等特征与传统信贷模式主要关注第三方审计的财务报表、担保方式以抵质押为主、审贷材料和手续较复杂、审批流程较长等特征之间存在矛盾。化解这一主要矛盾,各金融机构应牢固树立面向小微、服务小微的经营理念,对照小微企业需求持续改进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供给与小微企业需求的适配性。在贷款投放计划中,各金融机构应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还应单列信用贷、首贷计划,确保持续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成为金融机构的一项基础性融资制度。

  打通长效机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进一步强措施、补短板,围绕当前小微金融服务中存在不足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小微企业尤其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和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对较大,特别是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行业的小微企业停工停产时间较长,经营收入不稳定,现金流吃紧,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加。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做好资金保障,金融机构应在资金保障、渠道建设等方面继续发力,围绕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持续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尤其要向中西部地区、信贷增长缓慢地区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倾斜。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有效金融供给,各金融机构还应结合区域差异化金融需求,持续完善普惠金融专营制度,探索形成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增强小微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也是长期以来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痼疾。因此,建立金融服务小微的长效机制不能为传统融资模式所束缚,应打破格式化、套路化惯性思维,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各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创新性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聚焦行业、区域资源搭建数字化获客渠道,拓展小微金融服务生态场景,提升批量获客能力和业务集约运营水平。各金融机构还应针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所属行业、交易场景和融资需求等特点,持续开展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仓单等权利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各金融机构应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信息数据资源,以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实现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

  构建长效机制目的在于管长远、添后劲,优化小微金融服务不能局限于一段时间或是特定时间,小微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各部门始终下大力气呵护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因此,从治根本、管长远的角度构建小微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商业可持续性。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情况与考核挂钩,作为薪酬激励、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充分调动一线从业人员积极性。金融机构还应继续优化提升贷款精细化定价水平,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制度,从而实现小微信贷业务的合理回报和商业可持续。

  构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从短期看有利于缓解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从长远看有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金融机构应当全力以赴、主动作为,加快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 新郑郑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371-87088111    投诉电话:0371-86622099     地址:新郑市玉前路庆都首府23号楼

版权所有©新郑郑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网站支持IPV6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SEO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