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资源环境需全面系统推进

发布时间:

2022-02-10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张宏斌

  策划人语

  随着城乡生活水平提高和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农业发展自“十三五”以来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在各类新技术赋能下,相关政策、机制和实践越来越丰富且成体系。基于最新的政策要求、规范文件和实践应用,本期《农金周刊》将从农业农村生态资源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角度,针对下一阶段绿色农业发展和配套金融服务重点,分享观察和思考,以飨读者。

  摘要:

  无论是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六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都着力强调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资源环境,这也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性条件,并且,由于农业农村的生态资源环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涉及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又关乎农村生活行为方式的“绿色化”,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全面系统地推进,金融服务在其中同样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而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做到绿色可持续。此前,“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被写入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8月23日,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绿色农业发展全面推进,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健全,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基本建成。

  无论是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六部门印发的《规划》,都着力强调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资源环境,这也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性条件,并且,由于农业农村的生态资源环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涉及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又关乎农村生活行为方式的绿色化,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全面系统地推进,金融服务在其中同样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将绿色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从总体上看,农业绿色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在对《规划》进行解读时表示,《规划》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是“三加强、一打造”,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

  事实上,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并且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和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动能;另一方面,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动能。这需要将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聚集,发挥集合效应,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毋庸置疑,做好上述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的保障作用不容忽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大型银行与农业农村部门签署针对农业提质增效的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外,很多县域金融机构都在针对循环农业、光伏发电、农业绿色技术改造等领域都进行了信贷支持,并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上下足功夫。例如,部分地区的小法人机构为了鼓励光伏发电在农村的应用,开发“光伏贷”,既让农村使用清洁能源,又让农民通过并网收费获得实惠。再如,在很多地区控制养殖业发展规模的情况下,部分地区鼓励发展规模化、科技含量高、可循环再利用的循环农业,银行机构针对此类主体,开发有针对性的循环农业贷款,深挖其收益价值,并且,对其环保、资源再利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综合授信,让经营主体获得更有效的资金支持。

  农业的绿色发展既需要机制创新,还需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不同主体积极参与。例如,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就需要诸多具备不同专业技术能力的主体参与进来,同时,在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这都需要有足够的技术设备的投入,并且要健全相关责任制度。记者在宁夏西吉县采访时看到,当地政府为了推动农业绿色化转型,缩减当地发展了几十年的马铃薯种植和淀粉加工产业规模,从120万亩的种植面积缩减到了80万亩,重点发展绿色且无污染的蔬菜种植产业,其部分有机蔬菜达到了供港蔬菜标准,这既对淀粉加工带来的污染进行了遏制,又通过政策鼓励有机蔬菜的种植,农民从中大幅获益。当地的银行机构根据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要求,针对蔬菜种植加工经营主体进行信贷资金倾斜,既有效助力了当地农业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又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的绿色转型还需要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这是因为,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全周期中,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均需要最大化地向“绿色”迈进,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以及农产品流通等环节。如何能够做到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这不仅需要建立产业链之上各个环节的绿色标准,还需要结合产业特征以及各地区的地理特征,挖掘其资源禀赋优势,让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更加顺畅联通。记者在贵州铜仁地区采访时看到,当地政府根据地方自然条件,引进食用菌类工厂化经营主体,并且结合旅游资源,打造相关主题的文旅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菌类培植工厂化经营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并且减少了过去较为分散的经营模式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当地农民也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农村生活持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农业与农村本身是密不可分的,农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农村生活行为的“绿色化”相匹配,这项任务更加艰巨。众所周知,农村生活行为方式体现在每个个体身上,要想让这种分散的、长期的行为“绿色化”,的确需要下大力气坚持推进。

  记者在浙江采访时看到,整个浙江的县域村镇,从近十来年的“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到现如今很多行政村都安置了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及处理设备,一个个“美丽乡村”的明星村镇脱颖而出。通过农村环境的整治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到乡下去度假,体会农耕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也会带动农村居民生活行为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村居民绿色环保意识加强了,农村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浙江当地的银行机构适时抓住机会,把农民的绿色行为作为信贷评估的积分,有害垃圾回收、村容村貌整治等都可以作为农民们的绿色行为积分,获得一定的积分后,其信贷额度可能因此得到提升。

  在广东粤北地区,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村庄可以安装污水处理系统,农发行广东分行积极推动相关信贷资金落地,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结合江河湖污染治理,与相关市场主体合作,把河道整治、污水处理以及生活用水提升工程结合起来,借助银行信贷资金,让当地的水更清、山更绿、村更美。

  由此可见,农村生活行为的“绿色化”首先还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行为方式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改变的。当前很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民宿不仅是乡村旅游的载体,也是城乡人群交流的平台,城市居民体验乡村文化,乡村农民也同样会感受到城市人的行为方式,这种融合也会带来农村行为方式的转变。

  针对行为方式转变,较好的策略是在构建绿色氛围的同时,让农村的绿色行为方式形成价值转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在绿色行为中获益。记者在江西上饶采访时看到,由于当地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之前脏乱差的现象也在逐渐地消失。究其原因,当地村民从之前的无所事事,到有了就业和创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当地村民收入也在大幅提高,绿色环保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民的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版权所有 © 新郑郑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0371-87088111    投诉电话:0371-86622099     地址:新郑市玉前路庆都首府23号楼

版权所有©新郑郑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网站支持IPV6    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SEO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