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全方位赋能乡村振兴的“江南实践”
发布时间:
2021-06-23
来源:
作者:
穿着工服、戴着耳麦、对着屏幕、面带微笑……在江南农商银行金坛数据中心远程银行中心,端坐在一个个工作间里的远程柜员,正“面对面”指导和处理着在远程柜员机、手机和助农终端上远程办理业务的客户。
安基村的老陈,当然不知道眼前这台助农终端屏幕上出现的女孩,就坐在金坛数据中心工作间里。他只知道,一呼叫,屏幕上就出现了这个“柜员”,问他办理什么业务,告诉他接下来该做什么,跟在网点柜台上办业务一样;而且,他也知道,自从村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布放了这台江南农商银行助农终端后,他就再也没去过镇上的银行网点。
“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是全方位的,改变也是深远的。”江南农商银行董事长陆向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江南农商银行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都是几亿元,目前已建设完成的新数据中心,满足江南农商银行未来10-15年业务发展和企业运营要求,具备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灾难恢复、支持多样化业务运营的能力。靠着持续不断的科技投入,江南农商银行已逐步建立了一套由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远程银行、自助终端等渠道构成、‘线上+线下’全方位协同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不仅极大缓解了银行业务快速增长与物理网点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也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公共服务便利化和乡村数字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赋能农村: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
见到蔡仁良时,已近傍晚。
这位做塑料配件生意的小微企业主,对江南农商银行升级版阳光信贷赞不绝口,“今年5月份,江南农商银行来村里一推广,我就马上借了10.8万元贷款,真的方便。”蔡仁良说,现在原材料价格涨得太厉害,同行中很多吃不消成本涨价的都在关门,“我能挺住,真得谢谢江南农商银行雪中送炭的贷款。没有阳光信贷,我就得找亲戚朋友借,不仅搭人情,而且不见得借得到。”
“蔡仁良用的升级版阳光信贷,就是江南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赋能下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江南农商银行行长王晖东说,“升级版阳光信贷与升级前最大不同是,非常快,非常方便。而要做到非常快、非常方便,没有金融科技支撑是办不到的。”
据介绍,为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信贷“源头活水”作用,释放农村金融“新动力”,江南农商银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提质升级“阳光信贷”,开启“整村授信”新模式,全方位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升级版的阳光信贷,主要针对农村居民资金需求“小、散、快”等特点,以行政村为单位,对村民进行集中授信,通过聘请村干部、德高望重的乡贤,采取“背靠背”“一对一”的独立评审方式,分别甄别客户信息,结合大数据和分析模型,为初选客户上好“双保险”。并在授信过程中推出“无违法违纪、无不良品行、无违反村约、无高息借贷、无过度融资、无负面征信,不准出借他人、不准用于购房、不准流入股市”的评判体系,以“六无三不准”为底线。“这其中,大数据、智能风控、数据建模、客户画像等金融科技手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阳光信贷”相当于是自来水龙头,是一份家庭备用金,想用即可支取;客户通过手机银行或微信线上申请阳光信贷,具有一次建档、自助办理、自动审批、随借随还,动动手指,就能放款、还款,实现村民足不出户、快捷线上贷款。在溧阳市别桥镇人民政府与江南农商银行溧阳市支行党建结对共建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启动大会上,村民在现场体验了“一起富——阳光信贷”产品用信申请后感慨道:“有时候急用资金找亲戚、熟人都不一定有,在网上借钱不放心,现在江南农商银行的阳光信贷,不仅为我们百姓提供上门服务,而且办起来还特别方便,在手机上点点,钱很快就到账,太方便了。”
目前,江南农商银行已对接常州辖内531个村委,实现“整村授信”100%建档,开展预授信户数25.82万户,预授信金额达280.67亿元。
赋能农业: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
创建于2013年的江苏荆南山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荆南山”),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良种繁育、研发、收购、加工、销售、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具有产业链长,对乡村百姓致富带动效应大的特点。
作为一家中草药种植、供货企业,荆南山为某全国性医药集团提供药材供货。医药集团方面,支持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可以有效缓解自身支付压力,且能进一步稳定双方的合作质量和规模;而荆南山方面,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加,将阻碍企业成长和整体布局。基于真实的供应链场景和稳定账期,江南农商银行为荆南山提供了应收账款池融资服务,将经过核心医药集团确权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江南农商银行为其融资。目前荆南山在江南农商银行的存量授信、用信余额为1300万元,满足了企业经营需求。
荆南山只是江南农商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缩影。
为了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江南农商银行不断尝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嵌入农产品生产、交易、加工、物流、仓储等环节,通过挖掘大数据,实现金融服务对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精准滴灌”。
“‘供应链+金融’首先解决的是以核心企业为依托的上下游问题,但本质上是要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帮助企业不断提升供应链数据价值,并且通过技术推动,使供应链金融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实现生态经济创造更大价值。”陆向阳说,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单独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一重要精神,江南农商银行大力推进供应链融资业务流程优化和科技创新,积极建设现金管理平台、产业园区管理平台,加快产品和服务向线上化、高效化模式转型,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收账款管理与融资问题。
“江南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农业产业为抓手,以产业链协调为目标,通过科技赋能,带动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做好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两个连接点。积极用金融力量强化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推动上下游企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整个产业链的‘任督二脉’,以‘一圈一链一平台’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陆向阳表示。
赋能民生: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
走进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卫生院门诊大厅,映入眼帘的是靠墙摆放着的六台自助一体机。
“这6台自助一体机从去年6月摆放以来,大受欢迎,门诊人数的40%都分流到了这6台自助一体机上。”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卫生院副院长崔一兵开心地指着自助一体机告诉记者,“以前医院挂号窗口要开四个,现在压缩到了两个,减少两人,一年就能节约30万元费用;以前,就医人员在窗口缴费,发票连带打印,现在在自助一体机上可自主选择要不要打印,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约打印费用30万元。我们医院一年收入也就6600万元,江南农商银行布放的自助一体机,每年能为我们节省至少60万元。”
“我们做这个智慧医疗项目,就是为了加快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推进农民公共服务便利化。”江南农商银行副行长陈跃中说,“做智慧医疗,其实赚不了什么钱,投入很大,一台自助一体机10万元,全部由江南农商银行提供,后续系统维护和升级也由我们负责,回本很慢,但属于民生事业,方便百姓。有了自助一体机,大大提高了百姓就医效率,以前挂号要排队,缴费要排队,取药要排队,现在有了自助一体机,挂号分把钟就搞定,缴费也是卡一插,点几个键就完成,很省事。”
崔一兵表示,乡镇卫生院科技手段薄弱,江南农商银行将金融与医院系统互通,用金融科技赋能乡镇卫生院,提升医疗服务便利化水平,不仅医院欢迎,老百姓也很欢迎。现在,老百姓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也能体验到跟大城市三甲医院一样的自助终端服务。
“在医疗领域,江南农商银行助益百姓民生,这些年取得的成效很显著。”据陈跃中介绍,2020年6月以来,江南农商银行陆续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武进、天宁、新北区卫健局以及溧阳市中医院等达成医银项目合作,广泛拓展存贷款、代发薪、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支持医疗行业发展。2020年10月,与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功签约“智慧医疗”医银合作项目框架协议,开启“智慧系”项目建设新起点,进一步减轻老百姓医疗成本,支持医疗行业企业资金融通,通过应收账款买断和资产池业务,有效解决医院的账期问题,帮助维稳医院正常运营。截至3月末,江南农商银行应收账款资产池业务累计投放62笔、融资金额1.92亿元,应收账款买断业务累计投放2.77亿元。
赋能乡村:助力乡村数字化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基础支撑。
“在安基村,村民以前一个月才能从村部公开栏上看到一次的党务、村务和财务信息,智慧社区建成后,现在村民每天只要打开电视,就能随时收看,一目了然。”安基村党支部书记蔡宇峰说,“尤其是村民最关心的财务信息,以前,村里资金管理混乱。挪用的、超预算的、使用用途瞎编的,什么情况都有。现在有了江南农商银行的农村资金管理平台,村集体账户在银企直连平台上,所有开支必须从平台上走流程才能报销,因此村民可以随时掌握村里的收支情况。”
“我们是将村视为一个虚拟的集团客户,用农村资金管理平台对其进行资金往来管理,村里每用一分钱,系统都会留痕。”王晖东说,建立这个数字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让村里的资金使用更规范、更透明,有利于保护村干部,也让乡村治理上了新台阶。比如,村里的支出如果超预算了,系统将会自动暂停,直到重新获得预算额度,才可以继续使用资金;再比如,村里的开支发票,不仅要村支两委人员签字,上传到平台,还要经过上级农经局审批,银行才能将报账的钱打到村务卡,这一切都在线上操作,无需跑到镇上,非常方便。截至目前,农村资金管理平台已覆盖签约全市6大区50个镇(街道)共663个村委,2020年全年线上交易逾39万笔,交易额达115亿元。
“江南农商银行在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方面,还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将数字金融服务触达到更深地域和更广泛的人群。”王晖东表示,为了满足乡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江南农商银行以农村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科技赋能,将金融科技融合到物理网点、政务服务,不断拓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服务外延,着力建设地方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打造“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益农信息”的综合平台。在927个金融便民点投放了新一代远程助农终端并对接视频客服模块,村民们通过新一代远程助农终端,即可实现消费、查询、转账、取款、三方代缴费、电子支付等个人业务功能,数字乡村面貌因此有了新改变。
“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前置条件,数字赋能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具有成本低、覆盖广、创新快、全天候、效率高的特点。”陆向阳表示,金融科技赋能,一方面将延伸银行服务网点触角,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也可以通过对客户经营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有效还原客户信用水平、行为特征及风险画像,缓解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精准解决农村普惠金融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在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公共服务便利化方面,也同样可以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