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资讯
农村金融机构应支持乡村工匠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发布时间:
2023-05-23
来源:
作者:
乡村振兴离不开能人带动,乡村工匠就是乡村能人。乡村工匠不仅自己有手艺,也具有领办和创办乡村特色产业的能力,围绕乡村工匠,设立一批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将其能力充分发挥,赋予其使命和责任,调动其积极性,既可以打造乡村工匠品牌,也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要推出百名乡村工匠大师,鼓励设立百个大师传习所;遴选千名乡村工匠名师,鼓励设立千个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意见》的出台为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切入点。
首先,乡村工匠属于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客群。乡村工匠身处县域,有从事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的技能,且长期扎根农村,矢志不渝传承发展传统技艺、转化应用传统技艺,同时还能将手艺发挥出来,形成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业。这样的技能人才恰好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和服务对象高度契合,是农村金融机构理应大力扶持的对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既了解市场,把控风险,又登门问需,主动对接,将乡村工匠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好。
其次,依托乡村工匠的独门绝技,可以形成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业,而乡村特色产业原本就是农村金融机构应当重点支持的领域。《意见》指出,此次乡村工匠的遴选,“主要从刺绣印染、纺织服饰、编织扎制、雕刻彩绘、传统建筑、金属锻铸、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器具制作等领域中产生”。为什么划定这个范围?因为这些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一方面需要传帮带,需要大师带领和带动,没有大师传授和指点,很难做出上佳品质;另一方面,吸纳就业能力强,能带动更多农民就业。以刺绣为例,刺绣最出名的有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分别分布于江苏苏州、湖南长沙、广东和四川成都地区,分布区域广泛,又特别强调地域特色,这样的分布状况,使得从事刺绣行业的农民非常多,而各地之间的刺绣不能互相取代,也使得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天条件。同样,像剪纸,就分布于天津杨柳青、河北蔚县、山西浮山、陕西安塞等地,同样涉及地域广泛,又自有特色、自成一体,能吸纳众多农民就业。而有的地方依托乡村工匠的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已经将乡村特色产业做成了县域主导产业,比如湖南醴陵的陶瓷产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醴陵市总人口106万,在陶瓷产业就业的就多达2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85%来自农村。无论刺绣剪纸,还是陶瓷,形成产业后,都需要大量信贷支持,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再次,农村金融机构有丰富的产品可供精准对接。乡村工匠领办和创办乡村特色产业,有些规模很小,抗风险能力弱,需要帮扶;有些则已具有一定规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急需金融支持。对于相对弱小的项目,《意见》明确,“对乡村工匠和乡村工匠名师、大师领办创办的传统工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经严格论证审批符合条件的,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对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的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开展师徒传承、研习培训、示范引导、精品创作、组织实施传统工艺特色产业项目等,按规定统筹使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等现有资金政策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按规定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其实,这些弱小项目,农村金融机构同样可以发挥小额贷款、信用贷款、循环贷款等产品的灵活优势,帮扶乡村工匠起好步,走稳路。而对于那些已经进入开始打造“工匠园区”阶段的乡村特色产业,农村金融机构则应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在动产融资创新上动脑筋,设立“工匠贷”,进行一对一贴心服务。毕竟,乡村工匠虽然缺乏担保物,但产品却较多,也有品牌。如何将产品和品牌变现,需要农村金融机构依托科技赋能,创新押品监管和评估方法,用更多信贷活水,浇灌乡村工匠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之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兴旺。而乡村产业的发展则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乡村工匠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恰好满足这一要求。乡村工匠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既拥有坚实的工艺基础,又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将乡村工匠潜力释放出来,将乡村工匠热情焕发出来,可以让乡村特色产业兴旺,让一方百姓富足,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